close

文/向上出版總編輯

 

閱讀,不只是「閱覽文字」,而是由媒介「取得」資訊。

 

我一直認為,閱讀,應該從胎教開始。

從嬰兒時期,懵懂地聽著大人的聲音;接著,孩子開始理解那些聲音是「床邊故事」。孩子從辨識聲音、理解「語言」,到了解聲音所描述的故事,最後他們開始產生探究其他故事的興趣,自然而然的,就培養了他們的閱讀習慣。

 

以西方父母為例,他們一般都很重視「床邊故事」還有跟孩子說晚安;鄰近的日本,因為婦女在結婚生產後幾乎都是全職母親,所以在孩子入學前,就是學齡前孩童的「老師」。每天跟孩子對話,不論是說故事或是生活瑣事,這些在在都能觸動孩子「想像(imagination)」的本能,進而強化「思考」能力。久而久之,「閱讀」就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吃飯、呼吸一樣自然。

如果父母以「沒時間」做藉口,拒絕和孩子們的對話,又如何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呢?

 

美國的小學,每年寒暑假都會規定學生要看幾十本以上的課外讀物。反觀台灣,目前還有許多父母認為除了教科書,其他的書都是「ㄤ阿租」(台語,意為沒有價值的「零食讀物」)。讀那些書,考試又不考,怎可浪費時間去念!在這樣的思維下,要如何培養學子們的閱讀風氣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向上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